80 多年前,故宫人护送逾百万件故宫文物避寇南迁,16000 多箱文物辗转迁徙至乐山并秘存八年之久,无一损毁遗失。这是中华民族经历的历史最久、范围最广、难度最高、保护最力的故宫文物南迁历程。80 多年后,两岸故宫人与乐山人再次携手,以“文化典守,薪火相传”之精神,共同打造“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国家记忆(遗址)公园”实现从保护遗址到活化遗址, 建设国家记忆工程的目标。
我们依托战时故宫文物南迁两处文物存放地——乐山安古镇及峨眉山市,以传承文化典守精神为魂,以体现城市文脉延续性为理念,利用自然生态资源,重现文物南迁峥嵘岁月,打造“一园两址”的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国家记忆(遗址)公园。从而推动乐山向城市旅游转型,构建乐山“山、园、 佛” 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。
安谷祠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安谷镇西部,项目研究辐射范围 10 平方公里,规划范围 2.6 平方公里。
我们以多规合一的规划指导思路,从空间、生态、文化等全方位指导城市开发,通过小铜河流域的环境整治,以“典守文化”为灵魂,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,重现当时的农耕景象,以村落记忆的恢复来纪念故宫文物南迁事件,用山水田园营造故宫学人梦里的记忆长河,构建一个集文化体验、休闲旅游、高端度假等于一体的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国家记忆(遗址)公园 。
我们以典守文化、创新文化、教育文化、工匠文化为展现元素,形成三大文化圈层,结合旅游、教育、创意产业等全面呈现文物南迁中故宫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,历经劫难的南迁里程及文物存放安谷的典守情怀,同时融入当地居民生活,共同感受这块土地上曾有的辉煌历史与精神,增添凝聚力,发扬典守传统,进一步凸显地域特色文化核心。结合文物南迁遗址公园里的三个重要节点,构建“一园四村多项目”的文化项目体系,向世人重现故宫文物南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,讲述文化长征传奇,传承全民典守精神。
在产业上,本案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,贯通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,通过文化旅游、文化康养、文化教育、文化创意、文化研究等产业集群,力争完成乐山市从“单一型工业产业”向“复合型文旅产业”的转变,从而确立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新格局,形成产业组团大融合,构成复合叠加的“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国家记忆(遗址)公园”。
在建筑上,我们遵循六项遗址保护开发原则,针对现有故宫南迁遗址,予以生态修复、原貌保护;将传统与现代手法相结合,局部增添以小体量手法设计的大体量建筑,在传统建筑风貌上实现创意创新,呈现更为活化的遗址聚落。
在安谷祠寺 2.6 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,将文物南迁的历史文化进行创意转化,以“故宫记忆、南迁里程、安谷生活” 三大文化主题为线索,形成三大园区:鲁壁园、典守园、海堂园。典守园作为核心景区,占地 89.76 公顷,以故宫文物南迁为文化脉络,充分展现故宫文化精髓,并遵循安谷自然生态的韵律,融入乐山人文情怀,是集观光旅游、休闲度假、文化体验、特色主题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故宫南迁文化主题体验园区。 浓缩文物南迁线路的历史踪迹,艺术再现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历时最长的文物保护之旅。
我们根据文物南迁历经的 4 条线路、27 城,在典守园空间格局上划分出与之对应的线路与 27 个组团。针对 27 城,依据文物存放时间及发生过的文物停留、文物转运等情况,划分为三个级别,分别以文物南迁时期文物存放 的主要建筑风貌为基础,融入展陈、轻食、零售等现代文旅功能的建筑空间场景;以车站、码头、广场等城市空间历史场景为基础的公共空间场景;以文物南迁过程中城市相关事件为主题的公共艺术装置;以此呈现南迁途径的 27 城城市记忆。打造“一门”“一馆”“一祠”“一秀”“三故居”及“十大展馆”重点文化项目,结合食、乐、购、宿等丰富的商业业态,带给游客强烈主题感受的同时,亦能有独特的美感体验。